中國畫:
簡稱“國畫”,在本世界美術領域內(nèi)自成都市獨特體系。
它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制的宣紙或絹上作畫。
在題材上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卉)畫動物畫等之分。
在技法上又可引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各有蹊徑,互有特色。
在人物畫方面,從晚周至漢、魏、六朝逐漸成熟。山水、花鳥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料。
到五代、兩宋、流派繁多,為高度發(fā)展階段。元化水墨畫盛行。
明、清和近代,大體錄襲前規(guī)。在各個時期中,都出現(xiàn)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畫家。
在世界美術領導或中國畫具有鮮明的民族形式和獨特風格。
在描繪物象上,主動運用線條、墨色來表現(xiàn)形體、質感,有高度的表現(xiàn)力,并與詩詞、款賦、書法篆刻相結合,達到“形神兼?zhèn)洹睔忭嵣鷦拥男Ч?/p>
另外中國畫,還有著獨特的裝裱形式,起到襯托畫體的作用。
文人畫:
系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專稱,也稱“士大夫甲意畫”。
用書卷氣作為一個評畫的標準,意指詩意畫或稱詩卷氣。
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古木、竹石、花鳥等。
表現(xiàn)手法以水墨或談設色寫意寫為多。
其代表人物有唐代王維、元倪云林、明董其昌,清八大山人、石濤、吳昌碩等。
他們的畫大多追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畫好畫后又大多在畫中題詩,或以詩作畫,故以表達畫意,亦以畫表達詩。
被人稱為詩情畫意。
宗教畫:
取材于宗教之教義,故事和傳說且服務于宗教宣傳的繪畫。
如道教中表現(xiàn)神仙的畫像,佛教中表現(xiàn)佛本生故事的繪畫,中國道教題材的繪畫早在魏晉時代就有專門關于神仙和傳說中故事場面及神仙形象的繪畫。
佛教繪畫興盛于中古時代的印度,后流傳入中國(隨佛教流傳)后,逐漸被中國古代畫家用中國繪畫的形式描繪而形成了中國特色佛教繪畫。
院體畫:
我國唐代已設徐詔、供奉等。五代時,西蜀、南唐設置畫院。
宋代設翰林圖畫院,選優(yōu)秀畫家,為皇室宮廷服務。
歷代畫院里所畫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筆沒色,整細致、富麗堂皇,構圖嚴謹,色彩燦爛,有的有較強的裝飾性,稱之為院體畫。
動物畫:
在中國畫中以動物形象作為藝術語言,以表達人的希望、幻想和各種感情的一種繪畫,描繪的題材很廣泛,凡動物均可入畫,但主要對象為人們常見的家禽、家畜和動物園中的各種動物。
動物畫不要求維妙維肖,允許夸張與變形,但要有個性,要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和生活美的聯(lián)想。
扇面畫:
在中國畫門類中,歷代書畫家都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或為他人收藏或贈友人以詩留念。
存字和畫的扇子,保持原樣的叫成扇,為便于收藏而裝裱成冊頁的習稱扇面。
從形制上分,又有圓形叫團扇和折疊式的叫折扇。
淺絳山水畫:
中國山水畫中的一種沒色技巧。
即凡以淡紅青色彩渲染為主山水畫,統(tǒng)稱淺絳山水。
其方法是先用濃淡,干溫變化之墨線勾勒輪廓結構變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摻少稍失砂類)染山石,樹木結構處。
最后用淡花青類色渲染即成。
青綠山水畫(兼金碧山水):
系中國畫中施用濃重的礦物顏料的石青和石綠顏料為主,表現(xiàn)山石樹木的蒼翠而得名。
也有在青綠山石的輪廓上勾以金石,這樣的山水畫又稱金碧山水。
青綠山水始創(chuàng)于唐氏的李思訓,北宋的王希孟所畫的《千里江山圖》也是青綠山水的代表之一。
沒骨(法)畫:
中國畫傳統(tǒng)花卉(花鳥)畫的一種畫法。
直接用顏色或墨色繪成花葉,而沒有“筆骨”——即用墨線勾勒的輪廓。
據(jù)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記載,這樣畫法始于五代的徐熙,徐崇嗣祖孫。
其實始于黃筌,徐崇嗣僅是“郊諸黃之格”而已,《宣和畫譜》著錄有黃筌《沒骨花枝圖》一件;
《洞天清錄集》說黃筌“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線”,(注:在中國古代粉即是色),這即“沒骨畫法。”
工筆畫:
中國畫傳統(tǒng)畫法之一。
畫法比較工整嚴謹,以描繪被畫對象的準確形象為準則。相對于“寫意畫”。
(以描繪被畫對象的大意為原則)而言。
總的來講,工筆畫用筆工整細致,敷色層層渲染,細節(jié)剛徹入微要用極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故稱“工筆”。
寫意畫:
中國畫傳統(tǒng)的畫法之一,相“工筆畫”而言,用豪放、簡練、灑落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fā)作者的感情。寫意畫在表現(xiàn)對象上是運用概括、夸張的手法,豐富的聯(lián)想,用筆雖簡但意境繁邃,具有一定的表現(xiàn)力。它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要準確,運筆要熟練,要能得心應手,意到筆隨。
界畫:
中國繪畫很特色的一個門類。
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故名:界畫。起源很早,晉代已有。
顧愷之有“臺榭一足器耳,難成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的話。
到了隋代,界畫已經(jīng)畫得相當好。
《歷代各畫記》中評展之虔的界畫說:“觸物留情,備皆妙絕,尤垂生閣”;
評董伯仁的界畫,贊他“樓生人物,曠絕古今”。
李思訓的《九成宮紈扇圖》、《宮苑圖》等,也是很高成就的,到晚唐出了尹繼昭,五代有衛(wèi)賢趙德義,趙忠義等人,宋初有郭忠恕,元代有王振鵬,李容槿,明代有仇英,清代有袁江,袁耀等。
現(xiàn)存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道西壁的《闕樓圖》是目前我國最早一幅大型界畫,宋代的著名界畫有《黃鶴樓》、《滕王閣圖》等。
指畫:
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一種特殊的畫法。
即以畫家的手指代替?zhèn)鹘y(tǒng)工具中的毛筆蘸墨作畫,別有一種特殊趣味和技巧。故被稱為指畫。
歷史上清高其佩近人潘天濤,洪世清所作指畫作畫作品其影響較大。
花鳥畫(花卉畫):
系中國繪畫門類中特有的一種繪畫畫種。
以描繪花卉、竹石、鳥蟲等為作畫主體。
在我國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就出現(xiàn)了簡單的鳥魚圖案,可以作為我國最早的花鳥畫。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東晉、南朝宋時畫在絹帛上的花鳥畫已逐步形成了獨立的畫料。
到了唐代,已趨成熟,出現(xiàn)了以工筆勾填畫風艷麗的邊鸞和以墨代色,墨分五彩的殷仲容。
水墨畫:
在中國畫中,以中國畫特有的材料之一,墨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為濃墨、淡墨、干墨、濕墨、焦墨等,畫出不同濃淡(黑、白、灰)層次。
別有一番韻味,稱為“墨韻”。而形成水墨為主的一種繪畫形式。
彩墨畫:
在中國畫里,以“水墨畫”為基底,在其上敷色、點彩,使畫面較之水墨畫在色彩上較為豐富、明快、鮮亮。